兵人在线BBIC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 三游酷玩 (17年老字号诚信模玩店)
★ 犹大模玩 - 【雕像专营形象店】
☆ 呼和浩特 呼市兵人HOBBY CASTLE
★ 香菜模玩(皮皮虾模玩店)
☆ 北京 Easytoys国贸旮旯玩具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优之兵模 兵人专卖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专业兵模玩具店-【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PJ玩具铺仓储批发店- 【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武汉 藏影兵人沙龙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天津 神秘博物馆 实体店
☆ 御车族-福州兵人模型店皇冠金牌店
楼主: 昼行者

DID英军实物照片(想知道肩章怎么弄看2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BBICN 上海旗舰淘宝店
兄弟~如果你对西方战争有些不了解~~对刺刀出现和方阵历史有不明白~~对火器使用的方法有异议~~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阿彻·琼斯 [美]  《西方战争艺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1 18:47:12编辑过]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集中对分散~~以纪律夺胜利~~下面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军队~~第一个方阵的创造者~~古代历史上有确切文书记录的最伟大军事家亚历山大的战例~~无论是世界上任何人都比不过他~~他的故事不是小说~而是有文字记录的战地报导~~他的思想就是以后西方军事理念的奠基~~在战场上~他的士兵是经过职业训练的~~所以能处惊不乱整齐协调~~把大流士打得只顾自己逃命~~需要申明的是~~这场战斗是面对面的作战~~没有计谋~~所有布阵是事先计划好的~~因为指挥几万人的军队不可能现场指挥~~在战斗前其实胜负已经决定了

阿贝拉会战

--------------------------------------------------------------------------------

  公元前49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率军远征希腊,从而展开了欧亚之间,东西方之间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大战。两年后,大流士的军队在马拉松战役中被雅典军队击败,被迫退回亚洲。公元前480年,大流士之子泽尔士再度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希腊各邦联合抗敌,在萨拉米海战中给波斯军队以重创,遏制住了波斯帝国的膨胀。在击退波斯人的入侵后,希腊各邦为争夺希腊霸权,又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内战,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这场希腊霸主地位争夺战中,雅典、斯巴达、底比斯三个伟大的国家都轮流失败了,而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开始崛起,公元前338年,希腊各邦被菲力二世的马其顿王国所征服。菲力二世成了希腊的霸主后,即开始制定远征波斯的宏伟计划。公元前336年,菲力二世被刺杀,他的计划只好由他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去执行。
                 
  亚历山大又称亚历山大大帝,出生于公元前356年,13岁时拜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师,深受希腊文化陶冶,尤其爱诵荷马史诗。据说在所有战役中,他经常带着一本由亚里斯多德注释过的荷马的著作。在父亲的指导下,亚历山大自幼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行事果敢,善于布阵和巧于用兵,有“人间怪杰”的美称。他是古代西方世界军事学说的革新家。他增加了方阵密度,从而提高了攻击能力;使骑兵成为军队的决定性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组建了西方军事史上第一支工兵和炮兵部队。
                 
  亚历山大即位后的次年便率领3万步兵、5000骑兵和160艘战船向波斯进发。公元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卡河岸上首战告捷,打开了通往小亚细亚的道路。接着,在公元前333年,又获得了伊沙斯的第二次会战的胜利。此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进叙利亚,克腓尼基(今突尼斯),并于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渡过尼罗河,向两河流域进军(今伊拉克境内的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年10月1日,亚历山大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阿贝拉城附近的在高格米拉平原上同波斯军队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史称阿贝拉会战。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在伊沙斯战败后,又另行招募了一支军队,精心选择了广阔的高格米拉平原作战场,并将地面铲平和移去了障碍物,以便大量使用骑兵。大流士三世把他的数十万步兵、4万骑兵和200辆装有镰刀的战车布成一个严格的方阵,按照军队的地区来源,排成了横3行、竖13列的无数小方阵。大流士三世本人随御林军骑兵、15头战象和50辆战车排在最前列的中央,左翼前列是西提亚人和巴克特里亚人的骑兵及100辆战车,右翼前列是亚美尼亚人和卡派多西亚人的骑兵及50辆战车。骑兵部署在第一线,二线则全是步兵。
                 
  比起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来,亚历山大的人马要少得多,总共只有4万步兵和7千骑兵。针对波斯军的部署,亚历山大在相距波斯军3公里半的地方,巧妙地把他的队伍摆成一个“┌─┐”型空心方阵,使左、右、前三面都构成正面,均可以与对方接战。在面对波斯军队的正面,把重装步兵放在中央,骑兵和轻装步兵放在右面,左翼全是步兵。在左翼最左边,也安排了骑兵。在正面部队的后面又部署了两个飞行纵队,在左右每一翼后面各摆一个。这两个飞行纵队的部署,可以向外旋转来加强自己侧翼的兵力,也可以向内旋转以增强自己正面的兵力。这样,面对任何方向来的攻击,无论从前面、侧面和后面来敌军,都可以加以迎击。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亚历山大下令部队移动,会战开始了。当马其顿军逐渐接近波斯军时,亚历山大并不直接向对方进攻,而是向波斯军的左翼方向斜着走。大流士三世不明白亚历山大的意图,也率军沿平行方向跟着他走,波斯军配置在前列左方的西提亚骑兵快速向前,领先攻击。马其顿军继续向前走,开始走出波斯人已铲平的地区以外。大流士三世害怕在他预设战场之外作战,会使他的战车失去作用。于是急令左翼的前排部队,赶紧绕过马其顿军的右翼,迫使它停下来。为了对付这次攻击,亚历山大调动了几支骑兵,连续对波斯骑兵发动攻击。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马其顿军的纪律和勇气也就开始表现了出来,他们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连续地向敌人冲锋,终于将波斯骑兵击退。接着又用箭和标枪的阵雨,有效地阻止了波斯军战车方阵的冲击。
                 
  当波斯军的攻击被迫停下来后,马其顿军的一部奉命出击,迂回自己右翼的波斯军。接着,亚历山大亲率马其顿骑兵,向内一旋转,连同右面的4团步兵,一齐冲向敌军。此时波斯军由于左翼骑兵已经前进,所以在正面正好漏出一个空洞。亚历山大就率骑兵直向大流士三世的中央方阵冲去,这个冲击这对整个会战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次骑兵的冲锋,在它的右面有骑兵的掩护,左面又有长矛如林的步兵方阵密切配合。这个声势骇人的攻势使波斯国王大为震惊,立即逃到战场之外。此时在亚历山大右方的波斯骑兵,发现后方已受到马其顿军的威胁,也就开始逃走,马其顿人尾随追击,杀伤颇多。由于大量的敌军纷纷逃命,掀起一层尘雾,几乎使任何东西都难以分辩清楚,所以马其顿人才没有把大流士三世俘获到手,只有一片喊叫和马鞭啪啪的声音,可以作为追击者的向导。
                 
  当马其顿军右翼方面战斗正在进行时,在左翼方面也同时发生了恶战。由于亚历山大的斜进,所以左翼的位置遂落在了右翼的后面,而亚历山大的勇敢冲进,又似乎使左翼与右翼之间造成了一个空洞。于是波斯军的右翼骑兵,就从这个空洞中涌入,但马其顿军的飞行纵队很快就旋转过来,在波斯军的后方出现,把他们杀伤不少。当亚历山大得悉此情后,马上率骑兵转过头来,直向波斯军的右翼进发。此时,波斯骑兵恰好退回来,发现退路已被切断,遂作顽强战斗。双方苦战不已,最后还是马其顿军获胜。于是马其顿军继续再追击,一直到深夜为止。接着他们又用强行军向阿贝拉城赶去,一共前进了35公里,但是未能俘获大流士三世,他早已溜走了。
                 
  这次会战,波斯军被杀数万人,马其顿军只损失100—500人和1000匹马。在西方世界的战史中,所有一切的决定性会战,这一战要算是最惊天动地的。亚历山大勇于脱出当时在战争中的死板格式,不落旧俗,不守陈规,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结果竟把多于自己数十倍的波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连不可一世的波斯王也落荒而逃。人们把亚历山大的军事成就,称作古希腊军事哲学的重要开端,并推崇他为西方古典军事战略的创始人。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昼行者在2005-10-21 18:19:00的发言:
我是看见他们隔个几米距离排成一排慢吞吞的装子弹感到很好笑,明朝的3连射阵型射击效率都比他们强
~~~~~~~~~~~~~~~~~~~~~~~~~~~~~~~~~~~~~~~~~~~~
兄弟~~不了解别胡说~~这是有道理的~我说了~~是步枪的性质决定的~~明朝的武器更是老实~~只放一次就要用很长时间装填~~所以给了金人近身作战的机会~~
爱国者时期的武器先进很多~~但是还是需要站立装填~但是精度还不是很高~~需要排成一排这样才能形成火力网~~按照你的思维~~大家都分散分布~~那么在方阵前会被杀的无一存活~~呵呵~~武器决定战术和战法~~如果你想说从侧翼进攻~~那么就别想了~~在你迂回的时候就被消灭了~~有的军团方阵类似波拿巴的竟然达到了近千米~~两边呼应~~包抄自如~~后面还有大炮~~而且方阵两边有骑兵保护~~只有形成方阵行走才能达到进攻效果~~士兵需要保持纪律以提高士气~并且由战鼓协调脚步与指挥~~有这样纪律的部队能轻松消灭散兵~~纪律是方阵的关键~~现代阅兵士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来的~~你可以想想~~在枪林弹雨中保持纪律并且平稳是多么强的纪律和多强的意志~~这就是强大国家的纪律~这并不好笑~这就是西方军队领先的证据~~没什么好笑的~~那是现在人也应该学习的~~视集体为生命~~兄弟~~古代的军事家甚至比现在的人更会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的战法在当时是先进的甚至影响到现在~~别忘记八旗兵是怎么死在排枪下的~~作为古代狂人你要了解战争历史~那才是古代的爱好狂人~~

谢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啊~~呵呵~~我对近代的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那些穿的花花绿绿近代步兵的我特别反感

但是明朝的三连射阵型不是散兵线~~也是密集阵的。我就觉的三连射不间断的连续射击,可以形成跟机枪一样的持续火力。但看爱国者时却发现双方至少要间隔15-25秒之间才能集中射击一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2 11:56:36编辑过]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西洋世界军事史》(三卷)(J.F.C.富勒),《剑桥战争史》也不错。
《蒙古人远征记》是讲蒙古征服时代的战略思想的,你看过就知道,蒙古战法真的是不求刚猛而求诡道。

还有一本书狂人你肯定喜欢

当当可以买到,这本书对冷兵器时代的装备描述的非常详细。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代狂人在2005-10-21 20:49: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昼行者在2005-10-21 18:19:00的发言:
我是看见他们隔个几米距离排成一排慢吞吞的装子弹感到很好笑,明朝的3连射阵型射击效率都比他们强
  ~~~~~~~~~~~~~~~~~~~~~~~~~~~~~~~~~~~~~~~~~~~~
  兄弟~~不了解别胡说~~这是有道理的~我说了~~是步枪的性质决定的~~明朝的武器更是老实~~只放一次就要用很长时间装填~~所以给了金人近身作战的机会~~
  爱国者时期的武器先进很多~~但是还是需要站立装填~但是精度还不是很高~~需要排成一排这样才能形成火力网~~按照你的思维~~大家都分散分布~~那么在方阵前会被杀的无一存活~~呵呵~~武器决定战术和战法~~如果你想说从侧翼进攻~~那么就别想了~~在你迂回的时候就被消灭了~~有的军团方阵类似波拿巴的竟然达到了近千米~~两边呼应~~包抄自如~~后面还有大炮~~而且方阵两边有骑兵保护~~只有形成方阵行走才能达到进攻效果~~士兵需要保持纪律以提高士气~并且由战鼓协调脚步与指挥~~有这样纪律的部队能轻松消灭散兵~~纪律是方阵的关键~~现代阅兵士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来的~~你可以想想~~在枪林弹雨中保持纪律并且平稳是多么强的纪律和多强的意志~~这就是强大国家的纪律~这并不好笑~这就是西方军队领先的证据~~没什么好笑的~~那是现在人也应该学习的~~视集体为生命~~兄弟~~古代的军事家甚至比现在的人更会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的战法在当时是先进的甚至影响到现在~~别忘记八旗兵是怎么死在排枪下的~~作为古代狂人你要了解战争历史~那才是古代的爱好狂人~~

谢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啊~~呵呵~~我对近代的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那些穿的花花绿绿近代步兵的我特别反感

但是明朝的三连射阵型不是散兵线~~也是密集阵的。我就觉的三连射不间断的连续射击,可以形成跟机枪一样的持续火力。但看爱国者时却发现双方至少要间隔15-25秒之间才能集中射击一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2 11:56:36编辑过]

[/quote]明军的持续火力要在车阵的支撑下才能对游牧骑兵造成重大的杀伤,但是这样一来,他们的机动力就大大削弱了。中国北方的平坦地势当然能够提供步、骑、车混合作战的客观条件,然而在丘陵起伏的欧洲发展起来的战术只可能借助缓慢的鹅步来保持队形,然后齐射。
另外,我倒是不觉得那种欧洲的纪律在中国人面前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古代战争的强者都是依靠纪律取胜的,这一点中国军队并不落人后。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lf_soldat在2005-10-23 10:49: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古代狂人在2005-10-21 20:49: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昼行者在2005-10-21 18:19:00的发言:
  我是看见他们隔个几米距离排成一排慢吞吞的装子弹感到很好笑,明朝的3连射阵型射击效率都比他们强
   ~~~~~~~~~~~~~~~~~~~~~~~~~~~~~~~~~~~~~~~~~~~~
   兄弟~~不了解别胡说~~这是有道理的~我说了~~是步枪的性质决定的~~明朝的武器更是老实~~只放一次就要用很长时间装填~~所以给了金人近身作战的机会~~
   爱国者时期的武器先进很多~~但是还是需要站立装填~但是精度还不是很高~~需要排成一排这样才能形成火力网~~按照你的思维~~大家都分散分布~~那么在方阵前会被杀的无一存活~~呵呵~~武器决定战术和战法~~如果你想说从侧翼进攻~~那么就别想了~~在你迂回的时候就被消灭了~~有的军团方阵类似波拿巴的竟然达到了近千米~~两边呼应~~包抄自如~~后面还有大炮~~而且方阵两边有骑兵保护~~只有形成方阵行走才能达到进攻效果~~士兵需要保持纪律以提高士气~并且由战鼓协调脚步与指挥~~有这样纪律的部队能轻松消灭散兵~~纪律是方阵的关键~~现代阅兵士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来的~~你可以想想~~在枪林弹雨中保持纪律并且平稳是多么强的纪律和多强的意志~~这就是强大国家的纪律~这并不好笑~这就是西方军队领先的证据~~没什么好笑的~~那是现在人也应该学习的~~视集体为生命~~兄弟~~古代的军事家甚至比现在的人更会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的战法在当时是先进的甚至影响到现在~~别忘记八旗兵是怎么死在排枪下的~~作为古代狂人你要了解战争历史~那才是古代的爱好狂人~~
  

  谢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啊~~呵呵~~我对近代的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那些穿的花花绿绿近代步兵的我特别反感

  但是明朝的三连射阵型不是散兵线~~也是密集阵的。我就觉的三连射不间断的连续射击,可以形成跟机枪一样的持续火力。但看爱国者时却发现双方至少要间隔15-25秒之间才能集中射击一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2 11:56:36编辑过]

[/quote]明军的持续火力要在车阵的支撑下才能对游牧骑兵造成重大的杀伤,但是这样一来,他们的机动力就大大削弱了。中国北方的平坦地势当然能够提供步、骑、车混合作战的客观条件,然而在丘陵起伏的欧洲发展起来的战术只可能借助缓慢的鹅步来保持队形,然后齐射。
另外,我倒是不觉得那种欧洲的纪律在中国人面前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古代战争的强者都是依靠纪律取胜的,这一点中国军队并不落人后。
[/quote]

我是指射击的频率~~~如果相同武器的步兵方阵,采用三连射不间断射击应该比欧洲那种隔15-25秒齐射火力更猛一下~~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ilkman在2005-10-23 8:40:00的发言:
呵呵,《西洋世界军事史》(三卷)(J.F.C.富勒),《剑桥战争史》也不错。
《蒙古人远征记》是讲蒙古征服时代的战略思想的,你看过就知道,蒙古战法真的是不求刚猛而求诡道。

还有一本书狂人你肯定喜欢

当当可以买到,这本书对冷兵器时代的装备描述的非常详细。


这本我买过啦~~哈哈~~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是同好来的,握手~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05-10-2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喜欢盔甲啊~~~~呵呵~~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bbs.bbicn.com ( 粤ICP备20066041号 )

GMT+8, 2024-5-31 01:42 , Processed in 0.1417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