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人在线BBIC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 三游酷玩 (17年老字号诚信模玩店)
★ 犹大模玩 - 【雕像专营形象店】
☆ 呼和浩特 呼市兵人HOBBY CASTLE
★ 香菜模玩(皮皮虾模玩店)
☆ 北京 Easytoys国贸旮旯玩具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优之兵模 兵人专卖店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广州 专业兵模玩具店-【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PJ玩具铺仓储批发店- 【主营批发】
★ 广告位 -------------- 空缺中
☆ 武汉 藏影兵人沙龙
★ 广告位 -------------- 空缺中
☆ 天津 神秘博物馆 实体店
☆ 御车族-福州兵人模型店皇冠金牌店
查看: 2137|回复: 3

[二战] 克拉芙季娅·维洛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BICN 上海旗舰淘宝店
本帖最后由 love失意者 于 2017-6-26 15:10 编辑

1942年4月,克拉芙季娅·维洛尔千方百计想参军。她原在市委教育局工作,在她的争取下终于进了政工人员进修班。学习结束,她被任命为克拉斯诺达尔的维尼茨步兵学校的政治指导员兼社会经济课教员。第一堂课,她就向学员们解释了自己不平凡的姓的来历。维洛尔,这就是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革命的组织者的每个单词开头第一个字母组成的。
1942年6月中旬,德军开始在西南战线发动进攻,学校全体人员立即开赴前线。任二营五连政治指导员的克拉瓦·维洛尔同自己的学员一起参加了保卫通向斯大林格勒要冲的战斗。她侦察、射击、役弹、挖战壕、组织通信联络,战士们和连排长干什么,她也干什么。只有一点是特殊的,那就是她是个妇女。根据少许战时保存下来的照片看,那时她是个漂亮的、体态丰满的、35岁的妇女。8月21日,经过猛烈的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敌人迫使学员团的友邻部队第15部分师撤退,从而包围了他们。但团队没有动摇,坚守着环形防御。过了二天,他们终于弹尽粮绝,德军坦克突破连的阵地,四周站满了端着冲锋鎗的法西斯分子。双腿受伤的克拉瓦穿着破烂的军便服和男人的长裤,被德国人拖起来,用枪托打着,往前线的相反方向走去。她被带到教堂门前的台阶上,当着她的学员的面被脱光衣服受审。她忍着辱骂、毒打和伤腿的剧烈疼痛,咬紧牙关,竭尽全力不使自己哭出来,不在法西斯面前低头,她应该给学员们作出榜样,就像她曾经教育过他们的那样。晚上,所有战俘被赶进教堂,人挤得满满的,谁也不能躺下。当克拉瓦被推进那里时,她呻吟起来,遭到毒打的身体,只要稍微碰一下,就会疼得十分可伯。学员们挪动地方,为了让克拉瓦能够躺下。整个晚上,几百个男人在她的周围站着,地上躺着铺上军大衣的一名女政委,一站又一站的集中营,一次又一次的威胁、辱骂、毒打和审讯,有人被枪毙了,有人当了叛徒,维洛尔忍受着,坚持着,她想到死,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无法忍受的苦难。她责骂法西斯。为什么不把她枪毙。德国人折磨她,侮辱她,但不想让她死去,她的女政委身份使他们感兴趣,要加以利用。维洛尔开始唱歌,在押送车上唱,在集中营里唱,她用歌曲支持自己,支持周围的人,用歌声给自己创造光明。

1943年1月26日,在斯大林格勒的集中营里,她利用帮厨的机会,在战友们的掩护和帮助下成功地逃出了集中营。她从一家到另一家,从一个村转到另一个村,不是进行宣传鼓动,也不是布道,而是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帮助她,给她吃的,但谁也不同意收留她。人们害怕德国人,也害怕村里丧失良知的人。到了6月,她的身体终于恢复过来,也不再像流浪汉似的到处漂迫寻找栖身之地。她--一个无家可归、残废、被追捕的人,坚定地朝前线方向前进,一路上与人们交谈,讲斯大林格勒,讲法西斯集中营,安慰大家,安定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良心。她也不再躲避不可靠的、胆怯的人们。她警告他们,不要帮助德国人,她使他们感到羞愧。她渐渐地接近前线。在马尔芬卡村她住下了,这完全是偶然的。穆拉托娃同三个孩子住在烧毁的农舍里。因为隐藏战俘,德国人烧了她的房子。没有吃的,孩子们十分孱弱,走路都得拄着棍子。克拉瓦同穆拉托娃商量后,决定自己到当地医院去找工作。医院同意接收她当护士,但不付给工资,只给些面包、鸡蛋和黄瓜。条件只有一个:不准在病人中间进行宣传。克拉瓦很乐意地答应下来,只要孩子们有吃的就成。通过穆拉托娃,她认识了一个叫德米特里的坦克手,并从他那里领受任务,搞清马尔芬卡和斯尼亚米卡村弹药库的位置。获取的情报他通过无线电发出去。克拉瓦完成了任务。前苏联飞机轰炸了马尔芬卡和斯尼亚米卡,轰炸了克拉瓦侦察到的弹药库。弹药猛烈爆炸,车辆和房屋都被烧毁。克拉瓦看着这一切,高兴得跳起来。1943年8月,红军解放了这个地区。苏军继续进攻,而克拉芙季娅·维洛尔则留在兵役局,做收容被解放的战俘的工作。
战后,由于她曾被捕过,又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无法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审讯,并被开除党籍。所有接触过她的上级领导,目睹她在集中营的表现的生还者,受到过她鼓舞的普通村民,都纷纷投书给她作证,证明她的一切行动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1956年,她终于被恢复名誉,重新吸收入党。
格拉宁在前苏联文坛上是以写科技题材作品著称的作家。由于经历和工作关系,他对科学技术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熟悉科学界人士,并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素材,所以他创作的主题多描写当代科学界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他们的精神道德探索。然而作家也曾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参加过保卫列宁格勒的战斗,经历过战争的硝烟和厮杀。但他一直没有写战争题材的小说,按作者自己的解释,这是因为:"战后,我不想更多地考虑战争。经受了这么多的损失和悲剧,就想把它们忘掉,不再多回忆。"战争结束三十余年后他才创作了《克拉芙季娅·维洛尔》这部中篇小说。格拉宁说,他与克拉芙季娅·维洛尔的会见,"增强了我创作的欲望,写共产党员,写战争****产党员的党性意味着什么。我把中篇写成象自传一样:叙述克拉芙季娅·维洛尔的命运竭力做到最大限度的严格和客观,避免任何的艺术夸张。而安排这个命运,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她可以看到经过被俘悲剧,但在这样非人的、可怕的条件下保持和表现了英雄主义的千百万人的命运。"
《克拉芙季娅·维洛尔》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纪实小说。前苏联纪实小说的兴起,比起全景小说和战壕小说要晚一些,但是已成为前苏联战争题材小说中一种"异军突起"的创作样式。纪实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忠于事实,没有,也不允许有虚构、杜撰的成份。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以各种真实可信的材料--日记、书信、电报、档案、文件、作战计划、审俘记录、被访者的谈话录、回忆录的摘引等--加以作者独具匠心的创造,就构成妙笔生花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朴实无华、真实感人,不施粉黛,却更加灿然主辉,别具一种催人泪下、夺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格拉宁的这部作品就是当时大量涌现的纪实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前苏联评论界对这部小说大加赞扬:"年轻的社会主义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浪漫主义年代所形成的苏维埃性格的力量和美在一个普通妇女--克拉芙季娅·维洛尔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沃洛诺夫,《莫斯科》,1979年第1期)"作家表现了这种思想,即苏联人在战争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的组织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并拯救了自己的祖国。"(佩特洛夫斯基,《星》,1979年第1期)"克拉芙季娅·维洛尔的忘我牺牲精神,通过不可思议的艰苦考验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洁白无瑕的美德,军人的勇敢和党员的良心--这一切是联系各代人命运的桥梁。"(奥斯科茨基,《小说报》1979年第10期)
《克拉芙季娅·维洛尔》虽是部纪实小说,但作家写得细腻流畅,生动感人,毫不苦燥乏味。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平凡的女政委的遭遇,反映了前苏联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受的苦难和考验,他们并没有建立过什么特殊的功勋,然而在这些看似寻常的人物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成了他们战胜法西斯的巨大的力量源泉。作家们在创作这类小说时,事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收集创作所需要的素材。例如,格拉宁和阿达莫维亚为了创作《围困纪事》,自1975年至1977年遍访了列宁格勒几百家住户,作了几万米的磁带录音。《克拉芙季娅·维洛尔》的创作,他除了访问维洛尔本人外,还阅读了大量的书信,并根据通信的线索找到有关各方人士进行调查和采访,掌握了大量确凿真实的材料。没有这番苦心孤诣的努力,要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材料只是些"原材料"和"矿石",必须加以提炼,才能变为"成品"。这个过程绝不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加工,而是精神意义上的升华和心灵的创造。作品的成功,关键在于作家的主体意识的创造性。格拉宁把调查与观察、感受与印象、文献资料和各种素材加以艺术编织,经过精心选材与筛选,赋予人与事以意义,使读者从一个普通妇女身上,从她一件件平凡的事件中,感受到她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纯洁的心灵,领略到"熠熠发光"的东西。于是他获得了成功,作品荣获1978年的前苏联国家奖金。
尼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格拉宁,前苏联作家。1918年生于库尔斯克州沃伦市,194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学院电机系,曾任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动力实验室和设计处主任工程师。参加过卫国战争,任坦克连连长。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20世纪50-60年代的作品多写科技界新与旧的斗争,如长篇小说《探索者》(1954)、《婚礼之后》(1958)、《我走向雷电》(1062)、中篇小说《柯尔萨科夫工程师的胜利》(1949)等。20世纪70-80年代最主要的成就为纪实文学的创作,作有描写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不平凡的一生的纪实中篇《奇特的一生》(1974)、塑造一个坚强不屈的女政委形象的《克拉芙季娅·维洛尔》(1976,获1978年前苏联国家奖金)、揭示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居民悲惨遭际和纯洁心灵的《围困纪事》(1-2卷。1977-1981,与人合作)、描写生物学家季莫菲耶夫·列索夫斯基坎坷经历的《野牛》(1987)。198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幅画》被前苏联评论界誉为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路标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的特点,提出了现实生活中诸如保护环境和文物、反对官僚主义、正确对待革命历史等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其他作品还有中篇小说《雅罗斯拉夫·东勃罗夫斯基》(1951)、《个人意见》(1956)、《我们的炮兵连长》(1968)、《总有人应该》(1970)、《异城之雨》(1973)、《同名者》(1975)、《往返火车票》(1976)、《遗迹犹存》(1984)、《列宁格勒索列》(1984),论文集《双翅》(1983),电影剧本《目标的选择》(1975,与人合作)等。




上一篇:巴克勒尔上校和他的77步兵师
下一篇:“花机关”,德式MP18冲锋鎗驰骋中国战场
发表于 2017-6-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那段历史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发表于 2017-6-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遗憾就是没图片介绍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血男儿 发表于 2017-6-26 16:44
好文章 遗憾就是没图片介绍

没找到图,不好意思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bbs.bbicn.com ( 粤ICP备20066041号 )

GMT+8, 2024-3-29 16:15 , Processed in 0.1480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